为什么有人愿意用喝酒吹牛,看无营养的综艺节目来消磨时间,有人却能选择用这些时间来看一本好书?

因为舒适区Comfort zone不同。有的人的舒适区就是读书。有的人的舒适区就是看电视打麻将。
舒适区是一种精神状态,人在其中,能获得一种非理性的安全感。这点不必多提了。

多解释几句。
我曾经考虑过,为什么我日常喜欢读书胜过看电影?我给自己想的结论是,读书可以自己调节阅读速度,电影则得按部就班。但后来想,其实也不是如此。
如果给自己做心理分析,大概是,读书这种行为是我的舒适区。我能够从中获取宁定的安全感。因为我以往在读书中获取了足够多的安全感,导致此后我对读书这种行为产生了依赖。
或者换个角度。许多人大概都有类似体验:紧张的时候,会愿意看少年时看过的老电视剧,吃少年时吃过的爱吃的零食,如果跟父母关系好,那么每次回到老家就心情愉悦。跟父母一起看俗套的电视节目也会其乐融融。因为那是一种宽释,是你的舒适区,甚至,是一种仪式。

而舒适区是会变的。我有一个朋友,跟我讲述过他的变化。他一度是个游戏迷,后来因为要考研,疯狂的阅读;为了提高英语成绩,就不断看英文原著。那时他唯一的娱乐,是读一些英文小说。理由?做别的事,他会有罪恶感,唯有读英文小说,他会有一种“咱在做正事儿呢,没有浪费时间”的感觉。于是到现在,虽然他已经不必豁出力气读书了,但他还是爱读英文小说,因为那是他的舒适区,日积月累,成为了一种仪式。

所以每个人都会有一点只有自己知道的怪癖,一种仪式般的行为。有的人觉得在舒适区就很好,有的人会强迫症似的逼迫自己离开舒适区,结果就有了新的舒适区(工作狂们会觉得闲着就没有安全感)。
大概就是这样,每个人所做的,都是对自己当时心情的最优解,而已。

 http://zhi.hu/hLpS(分享自 @知乎)

为什么嗑瓜子可以嗑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以上,看书学习却不可以?

如题 求心理学家或者什么的 分析一下 一个人无聊的时候磕瓜子可以那么长的时间,而且还想继续磕。 而读书看书或者学习却不能坚持下去。 是因为注意力没有集中在上面吗? 恐惧看书是什么问题?又该怎么解决? 看书坚持不了半个小时 是因为神经衰弱吗?「以前看过一个关于精神病的视频,教授说看书坚持不了半小时以上 心思集中一个地方不够半小时 就是神经衰弱」有道理吗? 又该如何解决????

很多人问过毅力类的问题,在此一并回答。

人做事情,都需要有个反馈,反馈的周期越久,感觉上就越困难。

先做个实验,找个空旷地,走直线,二十步,相信大多数人都没有问题。现在闭上眼睛,再走一遍,看看还是直线吗?为什么变难了?(实验时请注意安全,尽量两个人配合)

因为没有反馈。

再来个实验,磕瓜子,题主能磕一个小时无压力。我们换个规则,现在你只能磕,不能吃,瓜子仁留下来。磕一个小时,才把瓜子仁一次吃完。是不是有点无趣了?同样的时间,瓜子仁也没少吃,为什么感觉变了?

因为反馈的周期拉长了。

很多大事情,都是由一个个小事务重复或迭代而成,每个小事务中,包含了反馈和校正。反馈的周期越短,越为容易上手。磕瓜子容易,因为在两秒内就能得到反馈。而学习难,因为学习的反馈周期长。

一个典型的学习周期是这样:学习,思考,应用,校正。这个周期越短,学习就越轻松。合理的安排学习计划,缩短学习周期,同样的东西,可以学得更高效,轻松。

毅力重要,但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重要。

毅力决定了我们可以忍受多长的反馈周期,但没有决定我们可以学什么,不可以学什么。我曾以为自己背不了GRE单词,但在应用了合适的方法后,把1,2个月的学习周期缩短在1,2天内,5个月左右就把单词刷到了2万多。毅力可能是天生的,但方法是灵活的。

不仅学习如此,很多事情都可以应用这样的思路。

健身,就对着镜子举哑铃。

减肥,就每天早上称体重。

考试,就要刷题加改错。

学编程,就一边翻书,一边打开IDE。

买衣服,就要穿到身上照镜子。

刻意的提高毅力,是一个事倍功半的事,不如思考如何缩短反馈周期,降低学习难度,既提高了成绩,又增加了自信。

这有一个应用的实例,略枯燥,供参考,怎样缩短学习周期? – mu peng 的回答

update: @千羽桦 以前有写过两个背单词的答案,在这里,写的很认真的答案 – 收藏夹。这个思路对其他方面的学习也有用的,单词只是个例子。

http://zhi.hu/frby(分享自 @知乎)

喜欢一个人是什么样的感觉?

我问友人,“喜欢一个人到底是什么感觉?”

他写了这样一段话给我:

想她,朝思暮想,满脑袋都是。看见她就开心,看不见就思念。

想和她说话,会因为她主动跟自己说话而开心的不得了。

想了解她的一切,想知道她每天每刻在干什么。

她喜欢的东西,你都会想去了解。

想知道她喜不喜欢自己。

会吃醋。不着边际。

忍不住幻想和她的未来,幻想和她相爱,幻想和她到很久很久。

喜欢她,让人变得柔软。

喜欢上一个人,旁人一眼就能看出来。

为了让她开心,甘愿做任何事情。

嘴上说着不会为谁而改变,当你喜欢一个人,你会想改掉所有缺点,向她呈现完美的自己。

她不开心,你就开心不起来。

她轻盈快乐,你跟着就快乐了。

害怕她难过。

担心她某天突然不理自己。

想让她好,希望她永远幸福。

如果有机会和她一起做她喜欢的事,自己也很开心。

在你眼里,她就是世上最美丽的人,由衷地这么认为。

睁开眼就是她,闭上眼脑子里也是她,在内心里,她占据太多的空间。

被人喜欢,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~

那再没有比互相喜欢更美妙的事啦~

http://zhi.hu/cK1I(分享自 @知乎)

怎么定义内向和外向?

内向的人在人群中也可以很健谈,但对于他们来说,人际交往其实是一种消耗。只有独处的时候,他们内心的力量才会恢复和充实。

对于外向者,人际交往是一种增值,独处让他感到恐惧与不安,人群中即使他沉默着,但心中的力量和心中的快乐,都在慢慢增加。

如果,外向和内向的定义是针对笼统性来说的话,我觉得上面这段话差不多可以概括。

但是,人是多面性的,面对的人也不一样。

他是公认的内向,也会有人跳出来说:“你说这丫是内向,那全世界都是自闭儿了。”

他是公认的外向,但也有人弱弱地问“植物人也有性格的吗?”

我想很多人都愿意用广义来诠释自己。

但,也乐意遇见最真的自己。

http://zhi.hu/hKS1(分享自 @知乎)

怎么做到得体地喜欢一个人?

喜歡一個人怎麼會得體,如果很得體,那就是不夠喜歡。

你可以笨拙、焦躁、魯莽、做蠢事,但一定要真誠。沒有人會嘲笑真誠,如果他嘲笑,那就不值得你喜歡。如果你害怕蠢事做太多蠢話講太久,那就走過去,直接告訴他:「我喜歡你。」

不要去 Enjoy 所謂暗戀的感覺,記住:沒有行動力和懦弱的人不配收獲愛情。就是要處心積慮就是要拿最美的一面誘惑他就是要人為的製造「詩化記憶」。他沒結婚沒死,你就有機會。勇敢的去追求,感情開始的時候不會有傷害,傷害都是在長久相處後進行各種複雜的磨合時產生。一切還沒開始呢,怎麼就怕失去怕留疤呢?

你喜歡他,他就是你的獵物了。你要像獵人一樣調動起全身的細胞去感受他的舉動,創造單獨見面的機會。你依然可以愚蠢,但一定要自信。是你在追他,你要掌握主動。女人的愛應該是有力量的,怨婦的愛才是「卑微」的。祝你成功。

努力了,無論收獲甚麼,你在無數次回憶起他時,都不會有遺憾。你以後的愛情也只會更順利。我們都要在感情的課程中學習,一段求而不得的真實心動比一次委曲求全的戀情,可以教會你更多。

 

http://zhi.hu/KXuL(分享自 @知乎)